汽车行业最新薪酬发布销售、准直接和研发人员工资增幅排前三

发布时间:2024-10-21 16:33:26    浏览:

  汽车行业人才薪酬与用工情况一直是汽车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之一,从业人员入离差、人员结构、人均工资等核心数据与整个行业的发展情况息息相关。

  近期,中汽人发布了《2023年汽车行业薪酬对标报告》和《2023年汽车行业劳动用工对标报告》(简称“对标报告”),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资深研究员黄晓静在解读这两份报告时指出,去年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整体流入和流出相当,人才流动趋于稳定。研发、工艺、销售占比提升,劳务占比下降,行业人才结构不断优化。行业人均工资为15.8万元,同比增长3.1%,各专业板块人员人均工资增幅均有所放缓。

  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参与对标的企业总员工数高达84.9万人,这些企业广泛覆盖乘用车、商用车、配套零部件、物流运输、汽车金融等多个业务领域,并包含了合同制员工、劳务派遣员工、实习生等所有类别的从业者。参与对标的企业整车销量累计达到2262.2万辆,涵盖了乘用车、商用车等各类车型,占当年中国汽车总销量的75.2%。可以说,这些数据基本能够全面反映汽车行业的整体状况。(注:以下图片及数据均来自对标报告)

  根据最新的对标报告,2023年汽车行业的入职率与离职率均回落至低点,分别为8.5%和8.1%,两者几乎持平,显示出行业人才流动趋于稳定。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行业的主动离职率为5.6%,降至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且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整体人员中,也广泛存在于各专业岗位和不同业务板块之中。

  这不禁令人唏嘘,回想两年前,汽车行业还在经历着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才大战”,新能源汽车市场全面拓展,销量大幅增长,对人才的需求持续高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突破,如L2级乘用车更多地进入市场化销售,更高阶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也开始进入测试阶段,即使年薪百万也难以招募到合适的智能网联人才。同时,汽车营销模式发生深刻变革,新造车企业引入的直营店模式为行业带来大量新营销人才。另外,近两年我国汽车海外出口表现亮眼,车企对国际化营销人才需求加剧,这直接拉动行业营销人才数量的大幅增加。

  因此,2021年之后,无论是研发人员还是营销人员,都大幅流入汽车行业,从而再次实现了从业人员的净流入。也是在2021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结束“三连降”,开始回升。

  而在此之前的三年,汽车行业又是另一番景象。2018年,汽车销量迎来负增长,人员流入也画上了休止符。从那时起,汽车行业开始高呼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致力于内部培养人才转型,并对一些可被机器替代或需求并不强烈的岗位进行精简。2016-2018年期间,新造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在各专业领域均需人才,因此传统车企频繁遭到挖角。2019年的数据显示,行业离职率达到近几年的最高点,为12.9%。再加上疫情、供应链不稳定以及国际形势多变等因素的影响,行业人员流动更加不稳定。

  对此,黄晓静总结指出,2018年至2023年间,随着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的迅猛发展,汽车行业迎来了全面的转型升级,人才也迈入了一个全面换血的周期。

  在这一转型过程中,汽车行业一方面对不符合转型需求的人员进行了优化调整,另一方面鉴于智能网联、新能源等领域的人才储备不足,企业进行了大量的补充招聘。前三年,虽然车企已经意识到需要招聘三电、智能网联方面的人才,但对于具体应该招聘具备什么素质的人才并不十分清楚,求职者的具体职位定位也尚不明确,这种不明确性导致了市场上的乱象丛生,使得人才流动变得异常频繁。

  经过几年的变化,新引进的业务人员,在适应了一段时间后,有一部分人能够胜任新的工作,但也有一部分人仍然不太适应,最终被优化。在这个阶段,企业与人才之间处于相互试错和磨合的过程,因此人员流动极为频繁。

  目前,随着行业成熟度的不断提升,企业对所需人才的储备和能力要求有了更为明确和深入的认知,这无疑加速了人才识别的进程。同时,受大环境影响,行业人才在面对离职决策时也变得更加谨慎。

  展望未来,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和淘汰赛的深入,汽车行业极有可能再次出现人员流动的剪刀差现象,即离职率高于入职率。经历此番洗牌后,汽车行业或将再次进入人才净流出状态。

  去年,汽车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与挑战中,人员总量依然实现了微幅增长,这不仅体现了行业对人才的持续需求,也反映出尽管面临压力,汽车行业仍保持着一定的发展活力。

  在此背景下,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也随之实现了微增。对标报告显示,2023年行业人均工资15.8万元/人,工资总额微增,人均工资同比增长3.1%,持续高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平均工资相比(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2.1万元),进一步凸显了汽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吸引力。

  对标报告进一步揭示了行业内部的人工成本变化,2023年行业人均人工成本为23.8万元/人,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年有所放缓。这一变化趋势,正如黄晓静所指出的,与人员总量的微增及企业经营状况紧密相关。

  在人员规模略有扩大的背景下,人工成本自然随之上升,但由于汽车行业整体面临盈利挑战,企业在成本控制上采取了更为审慎的策略,导致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速有所放缓。这一调整既是对当前市场环境的理性响应,也是企业为了长期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必要调整。通过优化人员结构、提高员工效率、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企业努力在保持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人工成本的合理控制。

  还记得2021年,汽车行业人均人工成本增幅高达10%,人均工资增幅也达到8%,相比之下,2023年的数据显示出行业薪酬水平正在逐步回归到更为理性的状态。随着汽车行业竞争的加剧和盈利空间的压缩,企业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在市场波动中寻求稳定发展。

  如前所述,最近两年汽车行业入离差回正,而在这一波流入的人才中,研发人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对标报告显示,2023年研发人员持续大幅流入,入离差高达12.4%,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汽车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方面的坚定决心与巨大投入。

  在新势力车企的推动下,传统车企加速向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并纷纷加入“抢人大战”。车企们争相争夺的研发人才,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与软件算法领域,尤其是感知算法、AI以及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等热门岗位,这些人才成为了车企竞相追捧的对象。随着关键技术的不断落地与应用,汽车芯片开发、汽车安全、高精地图、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的研发人才需求将进一步得到激发和增长。

  从对标报告可以看出,新能源研发在最近三年的入职率都保持在30%以上,而智能网联研发的入职率则在40%左右。与高入职率形成对比的是,新能源研发和智能网联研发的离职率却逐年下滑,尤其在近两年下降明显。因此,这两个研发领域目前仍然处于招聘新人即流入的状态。不过,多项数据都显示,在大幅扩张后研发领域正在逐渐回归到一个正常和稳定的状态。

  研发通常被视为企业探索未来、突破行业新技术领域发展潜力的关键所在。近年来,汽车企业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这一点从研发人员占比的变化中可见一斑。2014年,行业研发人员占比仅为6.4%,而到了2020年,这一比例已经攀升至10.5%,与众多海外跨国车企并驾齐驱。再到了2023年,行业研发占比攀升至12.9%。

  据悉,由于对生产制造的侧重不同,新势力车企研发人员占比一般为30%~40%,而传统车企研发人员占比一般为10%~15%。由于软件、算法是智能网联汽车企业长期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未来汽车行业研发人才占比将普遍提升。

  不仅占比高、流入多,研发人员的工资也最为吸引人。对标报告显示,2023年,研发人员的人均工资达到25.3万元,同比增长2.4%。回想2021年,在那场激烈的“抢人大战”中,研发人员的人均工资增幅曾经一度高达10.6%。可见,经过几年的扩张和磨合,人才价值逐渐回归理性,薪酬增幅也随之放缓。

  在营收乏力、利润难得的大背景下,企业不得不紧缩开支,将薪酬等资源向核心关键人才倾斜。总体来看,这些关键人才主要集中在研发、管理和销售三大领域,从以下数据可以看出:

  根据对标报告,2023年人均工资增幅最高的是销售人员,达到了5.4%,紧随其后的是准直接人员(指生产一线提供辅助服务的人员,如设备维修工、模具维修工、质量检验工等),增幅为3.8%,而研发人员的人均工资增幅则为2.4%。

  再回顾过去五年的变化,2023年相较于2019年,研发人员的工资涨幅最大,增长了5.2万元,其次是管理人员增长了3.8万元,销售人员则增长了3万元。这三类人员的五年增长率分别是6.0%、4.4%和3.8%。

  前几年,研发和管理人员的工资一直保持着较大的增长幅度。具体来说,2021年和2022年,这两类人员的工资增幅均名列前茅。2021年,研发人员的整体工资同比增长了10.6%,而2022年则同比增长了5.5%;管理人员在2021年的工资增长了8.1%,2022年则增长了4.2%。由此可见,在前两年,研发和管理人员的工资增长已经相当显著。然而,到了2023年,这两类人员的工资增长并未像前几年那样迅猛,甚至未能跻身前三,销售人员的工资增幅则位列第一。

  对此,黄晓静分析认为,前几年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巨大,而近几年则逐步回归到正常区间。同时,工资的涨幅主要与企业经营状况相关。近年来,整体企业经营利润快速下滑,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2023年还是2024年,最重要的都是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销售人员的工资涨幅接下来仍将保持较高水平,正如2023年销售人员的人均工资增幅已经高达5.4%。

  进一步细分来看,在自主乘用车领域,人均工资增幅最高的是准直接人员,同比增长了26.9%,其次是销售人员,增幅为5.6%,管理人员则同比增长了2%。值得注意的是,合资板块的各类人员在2023年的工资均为负增长,唯有销售人员实现了正增长,同比增长了6%。

  可见,无论是整个行业还是自主乘用车领域,都呈现出一个明显的趋势:与前几年相比,2023年销售人员受到了更多的重视,其薪酬提升最多。这表明企业对销售人员的关注度和激励力度都在加大,因为他们是冲锋在前的关键力量。同时,也可以看出,车企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研发和管理比拼后,现在已经进入了销量比拼的阶段,因为市场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